【台南。後壁】菁寮老街。無米樂社區。進成自轉車行。福氣又安康。俗女養成記拍攝地點
多年前因為"無米樂"而來到菁寮老街,多年後再次來訪,是因為"俗女養成記",菁寮老街是多部電視劇的拍攝地點。
菁寮老街於2004年,以菁寮崑濱伯等3人為主角拍攝的《無米樂》紀錄片爆紅,讓菁寮一躍成為農村代名詞。社區延續無米樂精神,現已成為人人口中的「無米樂社區」,並延伸多項社造活動,型塑菁寮特色,包括嫁妝文化節、菁寮散步市集等。
菁寮老街上,有一棟被列為縣定古蹟的「金德興藥舖」,又稱阮家古厝,建於清乾隆年間,原是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林姓望族的祖厝,家道中落後,轉賣給後壁許遷,當時便運用拆遷技術,於日明治43年(1910),將宅第從鹿草搬遷至後壁菁寮現址,就地重新組合,而後又賣給阮家人。
阮家古厝歷經3個家族所有,輾轉遷徙至此,為阮家人妥善保存,金德興藥舖早已於1999年歇業,但整座建物與內部的漢藥櫃都是難得古物,2019年臺灣迷你劇《俗女養成記》就是在此取景拍攝,再度打響菁寮老街名號。
菁寮老街上,一直維持著舊日的景觀沒甚麼改變,從台1線轉進菁寮,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造型特殊,由普立茲獎得主-佛萊德.波姆(Gottfried Bohm)在1966年設計的菁寮天主堂,再來會見到菁寮國小,接著才會來到以前稱為嫁妝街的菁寮老街。老街上幾十年歷史的和興冰菓部,曾是過往菁寮人相親約會的地方,店內的香蕉冰、紅豆牛奶冰等還是具有古早味口感,品嚐過絕對讚不絕口。
菁寮因無米樂紀錄片而聲名大噪,幾位老農長者在片中自然表現出的豁達樂天功不可沒,可以見到老農對天的感恩與敬意,吃多吃少都是天注定,即使收成不好無米也應該要樂觀繼續辛勤的度過,所以來菁寮感受的是人,除了幾位長者的智慧,還有菁寮國小學生雙腳實際踩在稻田裡,從插秧開始一直到收成,過程採用自然農法用心的照顧學校後面的一片稻田,這是最實際最棒的學習,唯有親身體驗才能深刻了解家鄉最重要的事物。
進成自轉車行是「福氣又安康」的拍攝地點。
俗女養成記主要場景-金德興藥舖
菁寮老街荷蘭井
清代之前,後壁並無「菁寮」聚落之名,清領時期,方志才出現「菁寮」,根據《後壁鄉志》記載,菁寮地名由來,是因當地人種植名為「菁仔」的染料樹,染織業蓬勃發展,居民紛紛蓋茅寮從事大規模染料生產,而得此名。菁寮老街是清領時期通往諸羅縣城必經要道的重要驛站。
日治時期,後壁地區發展重心轉移到菁寮,當地也出現後壁最早金融業務,即1919年「菁寮信用組合」,後再於安溪寮及後壁寮分設辦事處。後壁寮也發展交通建設,包括鐵道與縱貫道路,1902年設立火車站,也讓菁寮當時成為規模僅次於鹽水的大城鎮之一,1910年設立菁寮公學校(今菁寮國小),是日治時期當地唯一學校。
日昭和5年(1930),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興建,解決耕地缺水問題,農產提升帶動農民收益,民生日常用品需求大增,商店理所當然開設在交通要道,菁寮庄共2條主要交通道路,一為南北向「北勢街」,一為東西向的南82線鄉道,不論農產、市集交易買賣,頻繁往來於此,活絡菁寮聚落,也促成菁寮成為商圈。
清末到光復後的1950年代,當地不只以稻田農作和藍染及草編製品帶動繁榮外,昔北勢街兩排街屋,更發展出嫁妝品興盛的商店街,舉凡金店、囍餅舖、西服店、布行、棉被店、禮服店、皮鞋店、腳踏車店、酒家、碾米廠、鐘錶店、美容院、中藥、家庭五金行等,足以想見當年榮景。
二戰後初期,菁寮仍是市集重鎮,更是當地唯一擁有戲院的鄉鎮,1952年設有「菁寮戲院」。惟隨著後壁鄉公所、農會、郵局等重要機構分設立在後壁,當地發展的重心版圖轉移到後壁村,菁寮隨之沒落。
菁寮是清領時期通往諸羅縣城必經要道的重要驛站,當時的菁寮,以現今南82線與南85線的十字路口為中心,因位處交通要道發展出熱鬧的商家,周邊有撞球間、旅館、販仔間、 酒家、戲院等,街上曾經喧騰一時。
菁寮老街
地址:臺南市後壁區菁寮里南82鄉道
按讚加入粉絲團延伸閱讀
- 【沖繩住宿】WBF ART STAY那霸飯店。泡盛、飲品免費24小時提供無限暢飲。那霸藝術住宿酒店
- 【沖繩美食】糸滿魚市場。系滿漁港高CP值海鮮美食
- 【沖繩美食】by・The・Shrimp。瀨長島海風露台。夏威夷蝦蝦飯
- 【彰化。花壇】北京涮羊肉。除了炭火銅鍋。必點會噴汁的鍋貼
- 【彰化市】臻臻鐵板燒。平價鐵板燒。彰化精誠夜市美食
- 【台中。西屯】五型の丼飯。一艘木船載滿五種海鮮小丼飯。平價日式料理